为什么有些茶可以卖几十块这么便宜?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0:34 点击次数:106
《1》看到一位茶友发自内心的呐喊。发在一篇揭露做旧老白茶的贴子下面。“为什么有些茶可以卖几十块这么便宜?”平时看这句话,便如同互联网上的海浪一样,一转而过,不会掀起太大的风浪。但如果是深夜,寂寥无声的深夜,只有你独自一个人的深夜,刷到这句话的时候,还是会被触动那么一下子的。平凡普通的文字,还是有发人深省的力量。就像昨晚村姑陈看马伯庸,真真觉得,我读的书还是太少。看到他写《长安的荔枝》的初衷只是想写个短篇,看到他主人翁的名字是怎么来的,看到配角的名字是怎么来的,看到这个故事最初的立意.....果然,高手就是高手。低手只能仰望高手,并且,喝着一杯杯充满了荔枝甜香的桐木红茶《荔枝红》,边看他的,长安的荔枝。从前,五千里就是天涯海角一般的距离,西安人想象都想象不出广东的荔枝长什么样,是什么味道。而今天,朴朴不仅可以买到异常新鲜的荔枝,还可以分为三种味道,一种是妃子笑,一种是白糖罂,一种是桂味。科技的进步让人类的生活天翻地覆。但人性的善与恶,却是从大唐一直到如今,亘古未变。有真心做茶的老S,就会有无数假意做茶只贩假茶的茶中硕鼠。有鲜香醇爽的太姥山白茶,就有沤青味极重汤水浑浊的做旧老白茶,以及400块一斤的浙江分水关“荒野银针”。人类的悲喜并不共通。善恶,自然也无法交融。
图片
《2》至于,要揭秘“为什么有些茶可以卖几十块这么便宜”,这当中的内幕,脱不掉四个字:粗制滥造。在这里,要想细细地通过简单的四个文字,就把茶行业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地下暗河给捋清楚,给弄明白,明白到自己从此再也不敢喝这些便宜的茶,就得把粗制滥造四个字组成的两个词组,一一拆开来,再揉碎了理解。粗制的“粗”,在茶叶的生产制作里,指的是,粗糙,粗放,粗心。要知道,茶叶的生产加工,是的规范的,是有制度的,是有条理的,是需要精细化。这里面的每一条,都跟粗字,沾不上边,扯不上关系。但,便宜的茶,非粗加工不可,否则,人家怎么赚钱呢?卖便宜茶的掌柜,可不是慈善家,他们,可能比正常卖茶的掌柜还贪婪,还追求利润。打着低价的幌子,打着茶农直销的旗号,就可以让消费者以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,从而放心购买这些便宜的粗糙货。粗制出来的茶叶,浑身都不对劲。它有可能树种不符合要求,是用不适制白茶的茶树嫩叶来制作的;它可能等级不符合要求,比如标签上写的是白毫银针,但实际上是高级白牡丹;也有可能工艺不符合要求,比如要求烘干,但并没有烘干,含水量超出国标好几个百分点;还有可能储存条件不合规,没有离墙离地,也没有抽湿设备.....上述写出来的不合规范的操作,还只是冰山一角。在实际操作中,便宜的几十块的白茶,还有更多的神操作,违规操作,普通消费者想也想不到的操作。像是卫生条件不佳、地板茶扫起来制作、剪枝茶扫回家压饼....栗子太多,举不胜举,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。列位看官尽管放开脑洞去想象吧。毕竟,要生产一款极度便宜的茶,不把生产加工标准放宽,不“粗”一些,怎么盈利呢?图片
《3》粗制滥造的第二个词组,是滥造。一听就不是个好词。滥,是泛滥,造,是制造。指的是,随便,随意,无所顾忌地去生产与加工。在白茶的加工中,滥造体现在哪些方面呢?主要就是,人为增大产量,以及,人为降低品质。通过降低工艺,达到降低品质的目的,价格自然就可以降下来,但产量增加了,所以,总收入其实还是在增加的,并没有减少。这就是喜欢搞粗制滥造挪帮人,所奉行的商业逻辑。用极便宜的价格打动消费者去买单,实现巨大的销售额,以量取胜。李麻花弱弱地问:但是难道,茶叶生产加工,不应该以质取胜么?我瞪她一眼,不不不,以产量带动利润,是降低零售价后最好的回本法门。那么,何以村姑陈对增大产量有如此大的微词呢?盖因,增大产量的对立面,是大大大大降低品质。比如,我们见到的浙江分水关的荒野银针,年年都在台刈(音:义)。农科部门强调的5-8年台刈一次,到了粗制滥造者那里,根本不听,鬼才搭理这些陈规滥条。他们每年只采一季,只采芽头,采下来就全剪掉,只留下个树桩子,专业俗语叫,台刈(音:义)。这样做的目的,也是为了第二年大量多采芽头做准备。砍到只有一个桩子的茶树,遇到充沛的雨水与阳光,就会大量地生发出嫩芽,就像百废俱兴的朝代,工作机会遍地都是。这些树桩上新生出来的嫩芽,是没有台刈的茶树的20倍,30倍,甚至更多。这些超常发挥发出来的芽头,正好满足了茶树主人们的需求——巨大的产量,正好可以降低售价,多卖一些出去。这些超额量产出来的芽头,品质不高,跟没有台刈的老茶树相比,芽头的笋壳状结构只有区区两三层,泡出来汤水稀薄,内质寡淡,除了有点茶水的甜味,白毫银针应有的毫香蜜韵,一个也无。直接砸了“白毫银针”的金字招牌。实在是滥造之极,并不值得推祟。图片
《4》几十块的白茶,为什么可以卖到这么便宜,是因为,成本就非常低。年年砍树,年年催芽,年年量产,年年降低成本。粗制,滥造。几乎没有成本的茶,才可以卖出极低的价格。别担心,这样人家也是有钱赚的。毕竟,能走量。便宜就能卖出几百万几千万件,达到上亿的成交额。这还能不赚钱?早就上岸了。只留下老实种茶认真做茶的老S之流,年年月月,兢兢业业,在茶山上,沐风栉雨,满面风霜。图片
看完这篇文章
#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#
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
▼
2025年,小陈茶事“白茶春茶笔记”
……
第20篇:今年的春茶季,可能即将就要结束了
第19篇:茶山上的新变化,外省车牌明显多了许多
第18篇:今年的春白茶,品相怎么样?
第17篇:清明白牡丹缘何成为老茶友追捧的明星茶?
第16篇:2025年的清明白牡丹,注定是个传奇
第15篇:史上zui短的牡丹王采摘季,只有2天
第14篇:喜讯,新增一片有机茶园
第13篇:白毫银针采摘落幕,有机牡丹王正式登场
第12篇:倒春寒来袭,太姥山最高温只有2度
第11篇:太姥山大雨夹雪粒,今年的牡丹王肯定特别甜~第10篇:降温后的太姥山上,特级白牡丹采摘正当时
第9篇:白毫银针“忙”着发芽,今天采茶阿姨们加班了第8篇:白毫银针减产,预计下滑20-30%
第7篇:今日采茶的副线,寻找野猪
第6篇:持续低温,有机白茶树抑而不发愁坏老S
第5篇:恰逢有机茶园年检,有机茶它是如何被审批的?
第4篇:今日春分,春阳融冰,适宜采茶
第3篇:采白毫银针的季节,实在太冷了~
第2篇:今年,高等级的白毫银针能采几天?
第1篇:好消息,太姥山据说要采茶了
……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